感冒时,为何抗生素成了‘无效药’?

在寒冷的季节里,感冒似乎成了我们最常遇到的“小敌”,面对鼻塞、流涕、咳嗽等症状,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服用抗生素以求快速康复,作为医院的医药代表,我必须提醒大家:普通感冒时,抗生素往往是“无效药”。

感冒时,为何抗生素成了‘无效药’?

感冒,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,主要由病毒引起,如鼻病毒、冠状病毒等,而抗生素,如青霉素、头孢等,主要针对的是细菌感染,在无细菌感染的感冒中,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有效治疗感冒症状,还可能引发药物副作用,如肠道菌群失调、过敏反应等。

感冒时应该如何应对呢?应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,以增强身体免疫力,多饮水有助于稀释黏液,缓解鼻塞症状,使用解热镇痛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可以缓解发热和身体疼痛,对于咳嗽,可以选择止咳糖浆或含片来缓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当感冒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高热、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手段。

面对感冒这一“小敌”,我们应理性对待,避免滥用抗生素,病毒引起的感冒,抗生素“不灵”哦!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  • 匿名用户  发表于 2025-03-04 08:29 回复

    感冒多为病毒感染,抗生素对病毒无效,因此使用抗生治疗只会徒增副作用而无法缓解病情症状

  • 匿名用户  发表于 2025-04-30 20:02 回复

    感冒由病毒引起,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,因此即使服用了抗细菌的‘特效药’—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'消炎药’,却依然无法缓解症状。

添加新评论